異地服務
對外開放后十多年間,對外交流基本集中于學術方面以及高層政治方面,翻譯也僅僅是為這類服務,幾乎沒有經營行為,更沒有產業化一說。各縣市只有一個翻譯協會,往往是學術交流和同好交友的場所,這個階段,說不上翻譯服務,也沒有翻譯之地域區分的必要。
一直到九十年代,各類外資企業和外貿公司的發展,帶動了外語翻譯的需求,陸續出現了一些民間翻譯企業。九十年代的翻譯公司,一般由大單位的退休人員利用原關系承接業務,旱澇保豐收,沒有業務拓展的動力,加之年歲已高,只在當地服務部分老關系單位,連地域性都談不上。另外有一些翻譯公司是由高校教師創立的,其中不少人是因為人際關系原因,一賭氣,想通過舉辦翻譯公司而自食其力并向對手顯示自己的能力,他們是<中國翻譯公司的元老級人物,為翻譯行業發展起到了引領的作用。這也是社會上對翻譯人員稱呼“老師”的由來,因為這些老板本來就是老師。他們的偶然決定,實現了翻譯公司在中國產業中的破冰之旅,是真正意義上的民營翻譯企業。可惜的是,學術氣息濃厚的學者,在商海中幾經沉浮,到2000年以后基本消失了。畢竟市場經濟中的翻譯企業必須通過市場手段來生存和發展,他們學術上有一套,經營上幾乎一無所知,以他們的清高習慣難于做出向大眾宣傳自己公司的求人舉動,最終大多黯然退出了翻譯行業。這個階段,社會上幾乎沒有多少人知道世界上竟然存在著一類翻譯公司為人們提供翻譯服務,人們實際上只需要委托翻譯公司就可以解決外語難題,而不用到處打聽親朋好友誰會翻譯外語,甚至為了一段文字請親友吃飯。
直到這時,人們不知道有翻譯公司可以委托,翻譯公司也不知道誰需要翻譯服務,結果早期的民營翻譯公司幾乎全軍覆滅。
進入2000年,對外交往越來越多,翻譯需求實際上非常旺盛,有一些人看中了這個市場,開始投資創辦翻譯公司,并引入了其他行業的新思路、新方法,開始了廣告宣傳,由于競爭者稀少,需求旺盛,這批投資者幾乎都賺的鍋滿缽滿,本世紀初,翻譯價格是現在的2倍多,計價竟然是按頁、甚至是按行,這是翻譯行業的蜜月期,這批老板現在基本都成了行業老大、有的早已完成了原始積累轉行其他了。這個階段,由于本地市場的巨大利潤,更由于跨地域經營的困難,翻譯公司服務的地域性特別強,幾乎是各個城市按照城市大小由幾家或十幾家瓜分市場,在當地報紙上做廣告,也只能服務當地客戶,人們也習慣了物色當地翻譯公司提供服務。這個習慣沿襲至今。
但是,4、5年的蜜月期后,看到了翻譯公司經營的門檻低、風險小、收益高的特點,進入者如風刮過中華大地,數年間,翻譯公司數量從千余家猛增到數萬家,然后是一路拼殺,價格猛降到一半,翻譯公司的豐厚利潤喪失殆盡。于是,一方面,新辦翻譯公司每年按20%以上的速度增加,也有同樣比例的翻譯公司不斷倒閉,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這個時候,拼的就是經營思路和宣傳效果了。
碰巧,互聯網也開始大行其道,通過網絡營銷的渠道,部分翻譯公司的宣傳一下子做到了全世界,突破了地域限制,各種電子通信設備和技術也開始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突然發現,原來可以選擇的翻譯公司不僅僅是身邊的幾家,而是全國范圍都可以利用。
翻(fan)譯行業終于進入了異地服務(wu)的時代!
現在,異地服務的(de)現實條(tiao)件早已經(jing)完備了:
1、通過互聯網,人們可以很輕松地找到候選的翻譯公司,然后從中選優;
2、通過電話、傳真、E-mail、skype、msn、qq等,人們可以很方便地與選中的翻譯公司交流、溝通,達成交易并遠程傳送文稿;
3、通過銀行轉賬、銀行卡打款,人們可以通過最近的銀行交付翻譯費用,甚至連支票都可以全國通用;
4、通過物流公司快遞,甚至非電子文檔和票據都可以輕松地交接,至多隔天即可快遞到位。
總(zong)之、足(zu)不出戶,就可以完成翻譯項目(mu)的所有(you)步驟,而(er)且(qie),更(geng)(geng)快捷、更(geng)(geng)輕松、更(geng)(geng)有(you)效率(lv)、更(geng)(geng)多選擇余地。 新(xin)華翻譯(yi)社通過互聯網為全(quan)中國甚(shen)至(zhi)全(quan)世(shi)界的客戶提供(gong)優質翻譯(yi)服務。
新華(hua)翻譯社的(de)業(ye)務由客服部統一接(jie)洽(qia),項(xiang)目部統一安排,翻譯部各個項(xiang)目組和輔佐(zuo)部門(men)具體作業(ye)。項(xiang)目翻譯的(de)詳細(xi)流程(cheng)如(ru)下(xia):
客服部接洽〉〉〉財務部收款〉〉〉項目部安排〉〉〉品管部預先處理〉〉〉 翻譯部翻譯〉〉〉校對部校對〉〉〉審核部審閱〉〉〉技術部后期處理〉〉〉 品管部(bu)復檢〉〉〉財務部(bu)通(tong)知〉〉〉客服部(bu)交(jiao)稿〉〉〉市(shi)場部(bu)回訪匯(hui)總(zong)!!!
|